固定资产投资达130.8亿元,超目标8%;交通结构优化,铁水货运增2.6%,公路货运占比首降90%以下,多式联运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物流降本增效,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3.8%,节省本金近6亿;交通网络升级,芦淞机场扩建启动,醴娄、茶常高速通车,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破千列,获全国铁水联运优秀案例。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站在新起点,株洲正以“逢山开路”之势,奋力书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
2024年,株洲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30.8亿元,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8%。其中高速公路等省级项目完成投资72.8亿元,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52.8%。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7.22亿标准量,同比增长4.41%,总量排名全省第4。
高速公路提档。醴娄高速(第一阶段石三门枢纽至娄底枢纽)、茶常高速已于2024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醴娄高速第二阶段预计于2025年建成通车,金醴高速预计2025年6月份建成通车。京港澳高速长株段扩容工程将于2025年开工建设。至此,株洲形成了东西南北相互连通交通新格局。
干线醴陵市美田桥至贺家桥路基建设基本完成,正在开展路面建设;S330渌口淦田至古岳峰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二期已开始启动建设;S204攸县杉仙殿至网株贾山路口项目已发布中标通知书。
农村公路提质。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在原定目标任务142公里的基础上完成171公里,完成占比121%,农村路网整体效能不断的提高,有力促进农文旅融合、产加销贯通,乡村产业加速优化升级。
内河航运提升。渌水航道一期工程已纳入部省“十四五”水运规划项目库,并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编制。大唐华银株洲退城进郊煤电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快速建设,预计2025年5月建成投用。株洲港进一步扩能升级,铜塘湾港区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吞吐量超200万吨,同比增长10.6倍。
一年以来,株洲全力抢抓国省战略机遇,高质量开展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行动,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绩效评价获评A类,取得国家全额奖补资金支持。2024年,全市交通领域共争取国省投入资金14.4亿元,慢慢的变多的项目从储备走向实施有了资金保障。一揽子推动株洲铁路综合物流基地、荷塘金山工业园铁路专用线个补链强链项目建设。
水运方面,开通“株洲—上海”直达水运航线,争取中车、湘钢、萍钢等企业货运更多采用水路运输,完成铜塘湾港区旗滨码头散货功能提级;铁运方面,坚持投建与货源开拓双线并行,全力打造“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为相关运输企业争取“湘粤非铁海联运铁路运价下浮59%”和“株洲集结中心启运港退税优惠”政策。
协调推动铁路部门针对企业实际,定制“一企一策”,实行国际班列运费政府补贴政策,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建成三一智慧钢铁城生态数字化平台、首邦物流智能仓配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国联公铁水联运等信息平台,以公铁水航等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为核心,整合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建立部门物流数据资源动态互联机制,促进企业物流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公路、水运、铁路货运量占比分别为88.12%、4.55%、7.33%,铁水货运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6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占比为历史最低,首次降低至90%以下,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经营性收入增速达83.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我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此前的14.2%下降至13.8%,全年节约社会物流成本近6亿元。
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100亿元,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的资本预算完成率100%以上。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5%;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0%;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增长15%;装卸搬运营业收入和多式联运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和40%。
今年将启动G4京港澳高速扩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确保醴娄高速(二期)顺利通车。持续推进S330醴陵市美田桥至贺家桥公路工程、S330渌口区淦田至古岳峰公路工程等一批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高质量建成大唐华银电厂码头等一批全市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株洲港铜塘湾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等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建设。
在交通服务提升方面,高质量实施普通国省道大中修,提升“好路率”指标,坚持“四好农村路”发展,不断的提高株洲交通美誉度。到2025年底,新增纳入交通运输部门管养范围农村公路1757公里,完成“三路”建设132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里,国省道危桥(隧)改造26座,攻坚克难推进沩山镇等偏远乡镇实现通三级路。
- 上一篇: 严重工程建造忙 分秒必争加油干
- 下一篇: 极端天气正成为外卖平台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