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注册:
又到了二战欧洲战场胜利结束的纪念日,1945年5月8日,德国向同盟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德国第一次宣布无条件投降,很多欧洲国家都会在这一天举行“欧战胜利纪念日”活动。每年到了这时候网络上总会出现争论,那就是二战期间苏联消灭了大量德军,美国也给苏联提供了大量援助,可是美国给苏联的援助是否重要,对苏联获得最后的胜利是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简中网民对此看法莫衷一是。
其实这个不光在简中互联网有争议,就算是在当时的苏联也有争议,在不同时期,这样的一个问题在苏联乃至今天的俄罗斯都有不同的正确答案。
◇ 高尔基汽车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都是由美国公司设计制造,换句话说假如没有美国企业家的投资和技术输入,苏联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重工业体系,假如没有这些重工业,苏军只能拿着烧火棍和天灵盖去刚德军水柜 图为1930年代的斯大林拖拉机厂
早年间美国和苏联的关系还算友好,尤其是苏联刚建设工业化之时,还吸引了大量美国技术和美国投资(详见:苏联工业化奇迹:竟然全靠美西方资本? 循迹晓讲),1939年底苏联入侵芬兰后,美国站在芬兰一边,对苏联实施了道义禁运,范围有飞机和航空燃油,并冻结了苏联的在美资产,两国关系降到冰点。
随着纳粹德国的猛烈扩张,美国认识到了苏联在遏制德国方面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政府希望缓和对苏关系,可始终缺少一个机遇,最终伴随着苏德战争爆发,美苏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节点,1941年6月23号也就是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赫尔谴责了德国的侵略行为,并表示愿意援助那些正在抵御德国入侵的国家和人民。几天后美国政府就宣布“中立政策”不适用于苏德战争,并解冻了苏联在美资产,允许苏联购买美国的战略物资。
◇ 图为1941年10月1日《莫斯科议定书》签字现场,中间为莫洛托夫,签字者为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
面对美国政府的此番示好,战线一退再退的苏联政府也立刻把握机会,苏联驻美国大使康斯坦丁·乌曼斯基向美国国务院提出了一份价值18.4亿美元的军购订单。战争爆发一个多月后,罗斯福总统的特使霍普金斯应邀访问苏联。斯大林对美国援助表达出了特别迫切的态度,他承诺绝不会和希特勒妥协,但也承认苏联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没有西方盟国的支援,苏联就无法赢得战争。由于担心美国人不愿意给援助,他甚至拉下脸来乞求霍普金斯说:“只要给我们高射炮和铝,我们就还可以再打三四年。”
苏联人的这番态度让反法西斯阵营加大了援助力度,最先援助的是英国,1941年8月底,英国就援助苏联400架战斗机。美国政府则需要花点时间搞定国内的反对意见,最终在当年11月,政府将苏联纳入《租借法案》的援助对象,整个二战期间,英美一共向苏联援助了将近两万架飞机、两万多辆坦克装甲车和将近一万门火炮,更重要的是援助了600万吨食品,40多万辆各型号汽车,和不计其数的火药、航空汽油、钢材、工业生产机器、通讯器材,等于是美国人为苏联解决了一切后勤问题,才让苏联人可以开足马力生产武器,武装军队。
对于美英双方尤其是美国提供的这些援助,苏联官方一开始的态度是不吝赞美之词,比如在1943年12月,德黑兰会议期间,斯大林在一次餐会上祝酒时说:“美国是机器之国。如果没用通过租借得到的那些机器,我们会输掉这场战争”。到了1944年,斯大林在会见当时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时,谈到战争期间美国对苏联的工业援助,斯大林表示苏联所有大工业中,约有三分之二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
不过随着二战即将结束,美苏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此时法西斯势力的覆灭已成为定局,苏联一路反攻到德国境内,还在东欧扶持了一系列亲苏政权,并且用美国援助的物资去援助东欧,这等于拿美国当冤大头,用他们的东西送人情。此举让美国高层反苏情绪高涨,纷纷要求停止对苏联的援助,此时的小罗斯福总统已经去世,继任者杜鲁门对斯大林无甚好感,很快就叫停了援助,美苏关系走向恶化。
战争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两极对峙,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苏联官方自然不会多认可美国援助。为此苏联政府动用宣传机器对美国援助进行丑化和矮化,比如说强调美国人只援助了1万多辆坦克,而苏联自己生产了10万辆坦克,以此显示美援并不重要,完全不考虑美国人援助的钢材、罐头、燃油对苏联人有多大的帮助。再比如他们用苏联红海军举例子,二战时期美国人光是各类型航空母舰就生产了上百艘,其他舰只更是不计其数,然而美国人给苏联人造船就显得过于吝啬,军舰、鱼雷艇、运输船大小舰只加在一起只有一百多艘,和美国海军相比如九牛之一毛,就这点东西还给得极其拖沓,直到1945年2月才交货。
苏联人这般控诉说的都是真话,可问题的关键是苏德战争主要是陆上作战,苏联水兵大部分时间都在岸上冲锋,就算给你10艘航母,你有人开吗?会开吗?直到了45年陆上大规模战事基本结束,这才有机会让水兵回归本职工作,换成其他时间段美国人就是想给,苏联也没人接收。当然了,最离谱的宣传还有歪曲事实,说美国援助物资只占苏联总物资的4.8%,实际上美国为苏联提供了113亿美金的物资援助,
,美国援助出去的五分之一要是只占苏联总物资的4.8%,那苏联绝对是扮猪吃老虎,明明富甲太阳系却捧着金饭碗要饭。
不过,甭管苏联官方怎么对内宣传贬低美西方援助,但苏联高层自己还是明白的,比如后来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就曾承认,斯大林在私下交谈中频频认可美国的帮助。后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时还对美国记者坦言:“当1941年苏联的粮仓乌克兰被纳粹占领后,要是没有美国援助的斯帕姆,我们真拿不出啥东西拿来养活红军了。”苏联元帅朱可夫在1963年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也说过,美国人最大的贡献是给苏联提供火药、炸药和钢材,正是这么多东西让苏联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业生产。然而朱可夫从50年代开始就被边缘化,职务也从中央贬到地方,这种在政治上靠边站的人说了什么苏联高层最为敏感,等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特意派人嘱咐朱可夫,不利于团结的话可绝对不能说,于是乎朱可夫坚决贯彻苏联政府的指示,在其回忆录《回忆与思考》中换了套说辞,强调美国人给的火车头和卡车对苏联的胜利没有决定性影响,至于英美给的飞机和坦克不但数量少,性能也不高,非常容易着火。前后两套说辞,足以说明朱大帅在身段上那也是相当柔软。
等到冷战末期美苏关系又逐渐缓和,等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主动拥抱西方世界,政治上的再次转向让俄国人对美国援助的看法又有了变化,他们开始重新重视美国援助。这一时间段内出现的作品不但肯定的美援数量,还承认了美国人的科技优势,比如作家叶尔莫洛夫在《卫国战争年代的苏联坦克工业》这本书中说过,苏联在二战后期的主要陆战武器是T-34-85坦克,生产这样的坦克需要大型立式车床,这种车床以当时苏联人的技术水平生产不出来,所以必须依赖美国援助才能保证坦克的量产。换句话说,没有美国援助,这款苏联后期的主力坦克最多也就停留在图纸和实验车上,苏联人还得用自己的粗制滥造T-34。
苏联解体后,这种对美援的认可在俄国社会中相当流行,2005年还是亲西方的大帝就在当年的胜利日阅兵式中提到,盟国的支援对击败希特勒不可或缺,其中特别感谢美国和英国的援助。莫斯科政府也在2004年修建了一个“同盟国与《租借法案》博物馆”,里面专门陈列着美国援助苏联对德作战的实物见证。其中最著名的展品就是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最喜欢的座驾,一辆美制威利斯吉普车,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一批独特的军服纽扣,纽扣正面是苏联的标志,反面有“芝加哥制造”的字样,可见美国对苏联的支援细致到了什么程度。
不过近年来随着俄国与西方关系恶化,当年的美国援助又一次变得黑不提白不提了,前面提到的租借法案博物馆也在2014年彻底关闭。看来美国对苏联的帮助到底大不大,这样的一个问题历史真相说了不算,还得是美俄两国的政治关系说了算,至少最近这几年俄国不会有多少人承认美国对苏联的贡献了,而未来的人们会不会承认,还需要交给时间去检验。
建国初,若与美好,不知啥道路,啥结果。不过,这个不可能。当初中苏信仰一致。
,安博体育投注